文人雅集,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尤其到了金秋时节,丹桂飘香、月圆人团圆之际,更是诸多文人墨客倾心相聚的美好时光。这些雅集活动,往往以琴瑟和鸣为媒介,寄寓着文人墨客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,他们或弹奏古琴、吟诗作画,或品茗论道、挥毫泼墨,琴瑟之声与诗词之韵交织在一起,共同谱写出一段段流传千古的文化佳话。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或团圆节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中秋节源自对月神的祭祀,古人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,即祭拜月神,以期保佑平安、丰收和团圆。
应是蟾宫别有情 每逢秋半倍澄清
中秋节的月亮最为迷人
缺月渐盈 相思四起
这抹月色
左汉珍古琴独奏《良宵引》
左汉珍女士身着传统服饰的女性正优雅地弹奏古琴曲《良宵引》。通过女性的专注与古琴的轻音婉转,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,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,以及通过古琴这门艺术形式触动人心,传递情感与思想。
《神人畅》范冈慧子杨斯琪合奏
《神人畅》是古代中国琴曲中的一首重要曲目,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深邃而丰富,充满了哲理与诗意。
该曲的旋律起伏跌宕,犹如高山流水般激昂壮阔,又似天籁之音般悠远清雅。通过琴弦的跳动,它描绘出了神人与凡人共融无间、同享逍遥的意境,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共生、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与向往。
远清雅。通过琴弦的跳动,它描绘了神人与凡人共融无间,共享逍遥意境,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共生、天人合一离年底追求与向往;
《阳关三叠》的歌词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诗中的前三句: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这四句诗本身就充满了浓厚的诗意,描绘了清晨送别友人的场景,以及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深深关切与不舍
琴曲《普庵咒》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,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、庄严肃穆的气氛。其音韵畅达,节奏自然,清夜弹之,似闻暮鼓晨钟,贝经梵语;如游丛林,如宿禅院,令人身心俱静。
《仙翁操》仙翁,仙翁得道仙翁;古琴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,其独特的音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世人喜爱。《仙翁操》作为古琴学习中的入门曲目,以其简洁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,成为习琴者不可或缺的基础练习曲。同时,书法中的“永字八法”作为汉字书写的基本法则,同样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与技巧的精准性。
一曲《秋风词》唐·李白 秋风清,秋月明,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。
《关山月》彭汉琍
《关山月》将李白的同名诗篇与古琴音乐相结合,使得诗词的意境与音乐的情感相互映衬,共同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艺术氛围。这种诗词与音乐的融合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也展示了古琴艺术独特的魅力。
《酒狂》孟孟
在演奏和欣赏《酒狂》时,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琴独特的音乐魅力,还能通过这首曲子深入理解阮籍等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。它不仅仅是一首描绘醉酒景象的曲子,更是一种对自由、对个性、对真我的追求和颂扬。
《轻音赞月》古琴吟诗 陶健·乔青
诗 :
清音月下奏,琴韵绕梁幽。
银辉洒玉盘,心境自澄流。
山高水远路,曲终意未休。
愿得常相伴,清辉共悠游。
此诗以简练之笔触,描绘了在月光下聆听清音、抚弄古琴的场景。前两句直接点题,清音与月色相互映衬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。后两句则借山高水远、曲终意未休之喻,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不舍与对更高境界的向往。末两句则表达了愿与清音、月色常伴的愿望,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。
想象之中,古琴的旋律应如诗中所绘,时而激昂,时而低回,与诗文的意境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了一幅清丽脱俗、意境深远的画面。
《平沙落雁》王凌燕
在欣赏这首曲子时,可以闭上眼睛,用心感受旋律的起伏和变化,想象自己置身于秋高气爽、风静沙平的景象之中,与雁群一同翱翔于天际。
《平沙落雁》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中国古琴名曲。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远的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。在欣赏这首曲子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。
二胡《洪湖颂》纪大品
二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,其音乐风格自然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。《洪湖颂》等作品以民间故事或历史背景为题材,通过二胡的演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。
古琴曲《流水》广陵派非遗传承人-陶健·独奏
太空之旅 :管平湖先生演奏的《流水》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“旅行者一号”的金唱片,并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,向茫茫宇宙寻找人类的“知音”。这一事件进一步提升了《高山流水》的国际影响力。在现代社会,《高山流水》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。许多著名的古琴演奏家都曾经演奏过这首曲目,并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和艺术处理,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。
古琴曲《高山流水》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经典曲目,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琴艺术的魅力,还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追求。
今晚的中秋古琴雅集,在月华如练的映照下,圆满地落下了帷幕
。
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文化的传承。古琴之音,悠远而深邃,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,将古人之情思与今人之共鸣紧密相连。
在这样一个团圆佳节,众多古琴爱好者与艺术家们齐聚一堂,以琴会友,共赏明月。指尖轻拨,琴弦微颤,一曲曲经典名作如泉水般流淌而出,既有《高山流水》的壮阔豪迈,又有《平沙落雁》的宁静致远,还有《良宵引》的柔美温婉,每一曲都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,在听众的心头缓缓展开。
雅集之中,不仅有精湛的琴艺展示,更有深入的琴学交流与分享。参与者们或探讨古琴的历史与流派,或分享自己学习古琴的心得与感悟,更有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思考。这种氛围,让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,更成为了一种文化、一种精神的象征。
随着最后一曲余音绕梁,今晚的中秋古琴雅集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。但那份由古琴带来的感动与启迪,却如同中秋的明月一般,长久地照耀在每个人的心田。愿这份对古琴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,能够如同中秋的团圆一样,年年岁岁,岁岁年年,永不落幕。